专访沈红斌:解码 WTA 江西站的文旅融合、场馆优化与办...
如今 “体育 + 文旅” 已成赛事创新的重要方向,对江西 WTA 公开赛而言,如何挑选最具代表性的本土元素,避免流于表面的 “符号堆砌”,是策划时的核心考量。对此沈红斌坦言,江西文旅资源丰富,但团队更注重挖掘 “与赛事气质契合、且有强辨识度” 的符号:“九江作为举办地,最核心的 IP 无疑是庐山 —— 这座山既有自然风光,又有文化底蕴,而网球运动倡导的优雅、活力,恰好与庐山的气质相得益彰。更特别的是,庐山与网球早有不解之缘,这为两者融合提供了天然基础,不会显得生硬。”
除了庐山这一 “大 IP”,团队还在细节处下功夫。“我们以烟水亭等九江标志性人文景观为灵感,设计了赛事专属标志和吉祥物,” 沈红斌解释道,“这些视觉符号会出现在赛场周边、球员伴手礼等场景里,外地球员和观众不用特意去景区,在观赛过程中就能直观感受到九江的文化魅力,最终形成‘观顶级赛事、品山水人文’的独特记忆点,这才是我们想要的融合效果。”
对第一次来江西看 WTA 赛事的观众来说,“该重点关注什么” 往往是他们的首要疑问 —— 是专注赛场内的比赛,还是多体验赛场外的活动?沈红斌给出了 “两者兼顾” 的建议,且有清晰的优先级:“首先一定要聚焦赛场内的高水平对决,这是赛事的核心价值。WTA 赛事汇聚了全球顶尖女网选手,她们在赛场上的竞技实力、战术智慧,还有不放弃的拼搏精神,是最能打动观众的地方,也能让大家真正感受到网球运动的感染力,很多观众就是因为一次观赛,从此爱上这项运动。”但他同时强调,不要忽略赛场外的 “九江特色”:“我们没有把赛事和城市割裂开,而是把九江的山水风光、非遗文化融入了赛事周边体验。但更重要的是,希望大家能感受到九江人的包容与热情 —— 这座城市有深厚的文化底蕴,却不排外,能接纳多元的国际赛事文化,这种‘赛事与城市共生’的氛围,是江西 WTA 赛事独有的亮点,也是很多观众赛后会念叨的‘九江温度’。”
从 2019 年担任赛事组委会秘书长负责执行,到 2020 年被国际网联任命为赛事总监,短短一年的角色转变,让沈红斌对赛事运营的理解发生了质的变化。对不少关注赛事发展的人来说,这份 “进阶” 背后的工作重心调整,不仅关乎他个人的成长,更影响着赛事的走向。回忆这段经历,沈红斌直言核心是 “从聚焦执行细节,升级到统筹全局规划”,成为赛事总监后,责任范围广了很多,首先要考虑‘带好团队’:我需要带领整个团队深入钻研国际网联的各项规则与标准,甚至专门邀请行业顾问做系统指导,最终目标是让团队具备独立操盘国际顶级赛事的专业能力,这在国内同级别赛事中其实是比较少见的。
而更关键的转变,在于思考维度的提升:“以前是‘把比赛办好’就行,现在要站在赛事长远发展的角度想问题 —— 比如如何把本土特色与国际标准更好地结合,如何提升赛事的品牌影响力,如何让观众体验一年比一年好。简单说,就是从‘完成一届赛事’,向‘把赛事打造成江西名片’转变,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。”
作为中国田径协会场地验收专家,沈红斌对体育场馆标准的理解远超普通赛事运营者,而这份专业能力,恰好解决了江西 WTA 公开赛筹备中的一大难题 —— 九江夏季炎热潮湿的气候,对网球场地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对关注赛事专业性的观众和球员来说,“场地是否符合国际标准”“能否适配本土气候”,直接决定了赛事的核心品质。
谈及这段经历,沈红斌坦言初期并不顺利:“九江的场地一开始其实不完全符合 WTA 赛事要求,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气候 —— 夏季温度高、湿度大,这对场地的耐热性、稳定性和脚感影响很大,球员在这样的场地上比赛,很容易出现不适。” 但凭借对场地标准的深刻理解,他找到了破局之道:“我们首先选用了国际网联认证的高品质面材,从源头保障场地的核心性能;之后又针对九江的气候做了多次测试调整,比如优化排水系统、调整面材的摩擦系数,确保高温高湿环境下,场地性能不会打折扣。”
而这份用心,最终也得到了专业认可:“今年比赛前,我们专门邀请第三方机构做了全面检测,结果显示场地各项指标不仅完全符合国际比赛要求,在耐热性、舒适性这些适配本土气候的维度上,还实现了定制化优化,能更好地满足球员的竞技需求。对赛事来说,场馆是基础,只有基础扎实了,才能谈其他的创新。”
从文旅融合的巧思的到场馆优化的硬核实力,从执行层的精益求精到决策层的长远布局,沈红斌总监用专业与坚守,让 WTA 江西网球公开赛既保持了国际顶级赛事的水准,又深深扎根于江西的本土土壤。未来,这场兼具 “竞技高度” 与 “本土温度” 的赛事,必将成为连接江西与世界的重要桥梁,让更多人通过网球认识江西、爱上九江。
作为 WTA 江西网球公开赛的 “掌舵人”,赛事总监沈红斌不仅见证了赛事从落地到成熟的全过程,更以专业视角将江西本土特色与国际赛事标准深度融合。从 “观赛 + 文旅” 的创新布局,到场馆的定制化优化,再到个人从执行层到决策层的角色进阶,他用多年深耕体育赛事的经验,为江西网球公开赛注入了独特的本土基因与国际视野。本次专访中,赛事总监沈红斌围绕赛事核心亮点,分享了背后的策划思路与实践探索。

赣公网安备 36010902000453号